近期知乎上有一则帖子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为什么公司宁可花15K招新人,也不愿花10K留住老员工?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薪酬倒挂现象,想必很多接触过薪酬模块的HR都深有感触。
如果给老员工涨薪,其他老员工都效仿提出涨薪,就会增加薪酬支出成本;如果不给老员工涨薪,那么老员工积极性会下降,其离职意愿也会加大。
有人说这有什么难的,就让老员工正常辞职,然后再招聘新员工呗。整个过程产生鲶鱼效应,正好能激发活力。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招聘成本。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部分企业收益不好,耗费不起反复招聘一个优秀员工的成本。
我们来计算下如今一名员工的招聘成本,所需的时间成本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4个月的融入期。如果是核心岗位,付出的成本代价就更高了。另外,还有招聘的费用、入职培训、eHR系统的培训,以及该岗位落下的工作影响工作进度,严重时还会影响部分项目的交付。时间、招聘等成本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菲的成本支出。
其实,造成工资倒挂的究其原因是企业薪酬设计出了问题。你想下一下,当别人问你:为什么给新人15K,却不肯给老员工10K时,你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能支支吾吾地说现在的市场环境就是这样,都是这个现象。其实最好的对策就是确定岗位价值评估及模型关系,以能力评估来定薪最为客观且准确。常见的岗位价值评估流程先后顺序为:选择和设计岗位价值评估模型,成立岗位价值评估小组,岗位价值评估,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及应用。首先,可以将岗位价值评估模型设计成多个维度,将对企业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到进行权重排序,目的是为了客观评判每个岗位的价值排序。
其次,由公司领导层和部分员工代表组织的岗位价值评估小组进行打分。
以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为举例,通过综合评估后的数据,可以得出负责薪酬绩效的HR岗位价值作用不低,该岗位对公司的价值较大。
最后,根据岗位性质不同来设置不一样的薪酬结构比例。如果是中小型企业,通常可以将公司岗位分为三种类型:
业绩销售岗,即主要面向客户,如销售岗位、营销顾问等营销性质岗位;专享能力岗,给营销岗位提供支持等,如工程师、运营等岗位;服务支持岗,即公司运转服务支持,如行政、财务等岗位。常规的薪酬架构组成为工资、奖金、年终奖三大块,常见的薪酬比例分配形式可参考。
业绩销售岗,工资部分占60%,奖金占30%,年终奖占10%;专享能力岗,工资部分占80%,奖金占10%,年终奖占10%;服务支持岗,工资部分占90%,不设置奖金,年终奖占10%。为什么这么设置?记住一个规律就行了!就是离业绩越近的人,越不能给高工资,而要给高奖金。离业绩越远的人,越要给高工资,而不用高奖金。比如说,行政岗位离营收业绩比较远,就不用设置奖金、考核等措施,只需要给予足够的工资,就可降低该岗位的流动率。当然,以上的薪酬比例形式只是用来参考,每个公司都有实际的运作状态。如企业业务营收下滑时,就可以额外增加业绩岗位的奖金激励,比如设立月度销冠、季度销冠等等。
企业HR如何通过eHR系统做好薪酬分析,制定更灵活的薪酬体系?
薪酬,一直是eHR系统中比较重要的模块。薪酬作为员工工作的直接激励,薪酬的设计与管理更是一门学问,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员工怨声载道。比如HR一到制定绩效目标与考核的时候,就会头疼,到底如何才能制定合理的员工绩效目标激发员工潜能,怎样通过数字化eHR系统工具建立企业合理员工心安的灵活薪酬体系?在这里,作为eHR系统服务商,明基逐鹿为大家带来一款企业数字化eHR系统管理工具,那就是Guru HCM——一体化智能薪税福利管理平台,帮助HR通过eHR系统工具制定更好支持人才战略的薪酬计划,及时奖励和认可员工的贡献,激励员工充分发挥潜能!

eHR系统-薪酬福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