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作场所进入数字化、人机结合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组织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机器人和虚拟人将成为我们的「新同事」;就业市场将包括更多的承包商和兼职人员,员工将从"雇员"变为"贡献者"...
明基逐鹿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供应商积极致力于在人的领域持续研究。为了适应这种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们需要了解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挑战,重新思考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并为组织拥抱新技术,为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做好准备。
接下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商明基逐鹿总经理黄志光先生将会就以上观点带来他的分享:
“开创人机共处的美好未来”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
但是问题来了,在人机共处的未来世界中谁是主导?
2. 员工如何向“虚”而生与“实”俱进?
3. HR在未来组织的挑战与机遇
现如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被应用于各种场景,有需要人值守操作的机器人,有人机结合的机器人,也有无人值守的机器人等等,自动化的形式非常丰富。
例如HR流程中的海选履历、面试、协助新员工入职等场景都是由AI机器人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处理。在金融行业,AI自动化作业更是普遍,银行里开设账户、存取款、账单查询还有保险的理赔等等问题都由智能客服机器人解答…
企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有什么区别?
企业数字化转型三步走
建构期
我们要从公司的基础业务出发进行顶层设计。例如公司要通过财务系统或ERP,快速抓取财务数据与业绩数据,完成对公司财务、业绩指标等基础数据的整合与管理。
系统成长期
有了初步的数字化平台,公司也可以即时获取据,这时就需要在众多数据中提出关键数据去做指标分析,有了指标才能做出更好的诊断与分析。
创新变革期
有了稳健的数字化成长之后公司才能进入到创新变革时期。这里强调的是系统间的整合,做到数据互连互通。通过技术手段协助企业去变革,目的是把数据结构化,标准化,方便做交换和整理。
最后就是利用到我们的人工智能来协助分析数据,进行创新应用与商业模式分析。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五大维度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当中,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要求是怎样的?未来HR要关注哪几个维度?
当处在人工智能与岗位的竞争当中,HR该如何提升自身价值扩大竞争优势?
从分析的角度:数位化的转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大数据,我们可以做很多商业的分析,例如BI、商业智慧分析等,从分析的角度来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从组织的角度:在组织架构上面做调配,抛开传统岗位架构,更多是项目导向,更重要是个人的渴望与成长,可以与项目或岗位需求做最优的匹配。
从人才的角度: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发展人才。
从自动化的角度:利用大数据、自动化的手段来协助我们的工作。
从功能的角度:我们重新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在所有的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是不同行业或公司发展阶段如何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谈到HR的功能,大家可能听过Ulrich的模型。三支柱的模型就是在其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三支柱包括COE(从战略角度,协助业务流程)+SSC(处理事务性工作)+HRBP(懂业务,从业务角度协助部门发展)。
这个架构对大型和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基本的蓝图。它有它的利与弊,但对于新创公司或快速成长与变革的企业,这种HR功能是否最合适?值得大家思考。
未来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模型供公司去创新变革?
重新思考人对企业的意义
我们现在服务的企业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以前的企业营运目的主要是为了利润,人是为了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而服务。但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成功的企业往往把“人”放在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对于企业而言,人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还是宗旨?接下来我会通过两种观念的不同对比与大家一起重新思考现如今人对企业的意义:
生意第一,人第二
目标导向,企业有明确的奖励、激励机制和协调
以执行力推动创新
关注数据增长和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雇员开始关注企业更够给自身带来的灵感、技能,希望得到更多的参与权与更好的人际关系
在执行中每天都需要创新
从问题中学习以发展组织
公司的主管在处理员工问题时往往会用同理心、聆听、陪伴员工共同成长的心态
回到HR领域,逐鹿一直在思考怎么帮助客户更有效地运营,我们致力服务客户已经24个年头。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很多核心模块,例如核心人事管理、招聘与入职、学习与发展等,但逐鹿重新思考快速、敏捷的人力资本业务与架构,帮助企业在未来将职位与项目匹配更好的技能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