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六模块协同、四角色定位与三支柱支撑的区别
在人力资源领域,六模型、四角色、三支柱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做了阐述。下面将分别简单说明这三个概念。
1 六模块
HR管理源自西方,是近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字面上理解,科学就是分科而学的一个大领域,
因此,既然是分科,势必要对这门学科进行结构化,并且按照相应的细分专业进行二次细分,
所以才有了基于专业知识与工作界面和工作内容的差异来划分的HR六模块:
(1) 人力资源规划:明确目标、理清现状、制定方针政策和计划,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并努力使之平衡。
(2) 员工关系管理:以法律为准绳,以道德为界限,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共处。
(3) 薪酬与福利:制定薪酬策略,管理薪酬福利,确保员工在绩效管理下获得合理的回报和安全感。
(4) 招聘与配置:通过科学合理地吸引、甄选、录用人才,将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5) 培训与开发:不断挖掘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并持续升值。
(6) 绩效管理: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价员工的工作结果、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及综合素质,以改善员工行为,提高素质,挖掘潜力。
2 三支柱
HR三支柱模型是由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HR)的概念。
在此之前,人力资源被叫做“人事管理”(human management)]在1997年提出的,包括三个核心组成部分:
(1) COE(专家中心),属于三支柱的政策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政策、流程、体系、方案等。它是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为其他模块提供专业支持。
(2) 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属于政策执行类,主要负责以HR专业角度发现业务运行问题,提出建议,是更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和执行者。
它全面负责对接部门的招聘、培训、考勤、绩效、员工关系等各方面工作,为业务部门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 SSC(共享服务中心),属于基础职能岗位,主要负责日常操作事务类工作,是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
它处理招聘、入职、离职、薪酬核算等流程型事务,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HR三支柱的核心:上要对接战略,下要贴近业务,能够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3 四角色
尤里奇在《HR Champions》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源部的四角色模型,从“战略-操作”和“制度-人”两个维度划分了人力资源部应该充当的角色,这四个角色分别是:
(1) 战略伙伴:参与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提供有关企业战略实施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2) 变革先锋:积极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变革,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制度,推动企业的变革和管理改进。
(3) 效率专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支持。
(4) 员工后盾:关注员工的需求,提供各种人力资源服务和福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4 总结
一言蔽之,无论是四角色还是三支柱,其初衷在于重新定义HR部门和HR岗位的角色定位,并根据新的角色定位再去明确HR部门和HR岗位的新使命,
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演进、组织的发展与职位的进化,更好的满足竞争环境与客户的需要。
但是,具体到解决问题时,还是需要通过六模块的理论、工具、方法或其他专业领域的工具方法。
所以,扎实的六模块知识和技能是做好HR工作、应用好四角色与三支柱的底层代码也是基础。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HR+三支柱》)